(广科大新闻网讯)近日,我校特邀华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徐汉虹教授,以 “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如何做好一名好教师” 为题开展教学、科研分享讲座,我校140余名教师参加讲座。
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徐汉虹教授深耕高等教育领域四十载,曾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其主编的《植物化学保护学》教材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二等奖,其主持的两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领悟教学之艺:以生为本的创新实践
徐教授基于“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教育理念,系统阐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方法。他强调,课程建设应当紧密契合时代发展需求与学生成长规律。他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植物化学保护学》为例,详细介绍了该课程从1993年理念构想到2023年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三十年发展历程。该课程曾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二等奖。
在教学改革实践方面,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模式,如通过小组互评、课堂讨论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滴灌施药虚拟仿真实验”等数字化手段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将国家“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政策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
科研征途:科教融合的成果转化
徐教授聚焦生物农药与绿色防控技术,展示科研反哺教学的典型案例:其牵头的鱼藤酮生物农药研究获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挂包法”防治椰心叶甲技术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相关成果被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问题式碰撞+案例式启发”的课堂模式。他还分享前沿技术突破,如导向农药分子设计、RNAi靶向技术及纳米农药载体研发,强调科研需对接“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让学生在学术前沿中树立创新自信。
和合之径:顺长平衡的教育哲学
徐教授提出“厚德顺长,和合润物”的教育理念,主张教学与科研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教师应“顺其所长”优化课程体系,如对《植物化学保护学》做“减法”精简传统施药方法,“加法” 融入智能防控技术;另一方面,需推动“农药与自然的和谐”“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的融合”,例如通过印楝生态林建设案例,将环保理念与专业知识结合。他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知农药、爱农民、强农业”的复合型人才,需在“顶天立地”的科研实践与“润物无声”的教学浸润中实现平衡。
我校教学督导办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乃良表示,徐汉虹教授的分享不仅呈现了“科教融合育新人”的典范,更以“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的哲学思考,为学校推进教学创新与产教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
此次专题讲座中,徐教授系统全面地分享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为与会教师呈现了一堂内涵丰富、发人深省的师德师风示范课。徐教授严谨治学态度、潜心育人的教育情怀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新时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树立了典范。
来源:教学督导办与教师发展中心,撰文:李广坤,编辑:熊诗雪,审核:杨乃良、林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