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职业教育领域,课程开发路径与技术正经历着一系列的创新与变革。为了响应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识教育中心特别邀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技术方向杨素娟教授为我校教师举行专题讲座,讲座围绕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方式方法等几个核心内容展开。
杨素娟教授讲解职业教育常见的课程类型
杨教授在讲座中强调,首先要了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内容。杨教授介绍了关于当下不同学校职业教育常见的课程类型及其特点,主要有五种:学科本位、产品本位、项目本位、订单本位和过程本位。之后,杨教授以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为例,深入地讲解了课程开发的八项内容,内容包括:确定课程目标、理清课程服务的岗位及岗位能力、学习内容重构、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场所建设、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设计。杨教授特别强调,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职业教育的课程需要往工作过程本位方向走,工作过程内容即为学习内容,课堂上授课内容完全仿真企业工作流程。教师不仅是不只是教授学生用知识,更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创新工作知识。教师们也要注意到不同专业课程属于不同职业,先确定好专业课程方向才能确定本位方向。
其次要了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流程。第一是进行全方位调研。包括对行业、企业、毕业生和学校的调研。了解行业整体的发展现状、岗位和岗位群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而分析当前行业人才需求趋势、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等。第二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专家研讨会来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BAG(Berufliche Arbeitsaufgaben)两种分析方法。
那么具体到一门课程的开发要如何做?杨教授重点为现场的老师讲解了这部分内容的流程和方法。首先要将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教学单元。主要流程为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标准修订、学习任务设计。她强调这个流程的重点和难点是要将国家课程标准或省级课程标准转换为学校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引领性和普及性,但是由于概括性较强,许多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落地。所以各院校和教师在使用国家课程标准时,要结合地区产业特征、学校特色、学校软硬条件及学生基础进行国标校本的转化。
杨素娟教授对学习的序化进行讲解
此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注重产教融合,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这意味着课程内容需要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紧密结合,杨教授建议每个学期要保证固定时长的企业见习,在见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确保学习内容迅速与职业工作联系起来。
杨素娟教授还强调课程开发要注重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参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等环节,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更新。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技能学习的实效性。同时还要注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开发多媒体教材、在线课程和移动学习应用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需求。
杨素娟教授与现场听众互动
讲座结束后,杨教授与现场的听众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她耐心地回答了听众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无论是关于讲座内容的深入探讨,还是对当前“三教改革”的理解,杨教授都给予了详尽的回答。她的专业知识和亲切的态度赢得了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老师们表示受益匪浅,并对杨教授表示了由衷的感谢。这次讲座不仅为学校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信息,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这对于教师的学术成长和个人发展及我校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讲座合影
来源:通识教育中心;撰文:王玥;审核:唐燕儿、林焕明